Photo by Joseph Chan

香港太陽能沒有發展空間?看看綠色和平怎麼分析

香港雖然是個彈丸之地,但能源消耗量卻大於一個國家。根據《香港能源統計 2020 年年刊》指出,香港全年用電量為為 158,751 太焦耳,比起 2019 年雖有下降趨勢,下降了 1.6%,但當中超過一半的電力屬於商業用戶(例如建築工程公司、餐飲、零售等)。

能源學家估計,地球的資源終有耗盡的一日,人類為了生存須要另覓方法,最廣為人知的方法就是從可再生能源入手。有人認為香港的地理環境不適宜開發可再生能源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就分析到可再生能源可在香港發展。

aerial view of city buildings during night time

現時香港的燃料主要依賴印尼、澳洲等國家進口煤炭發電,但發電過程會釋出溫室氣體,長遠而言,這對香港,甚至全球的環境都帶來深遠的影響。另外,香港接近 25% 的電力是來自大亞灣核電站,然而核發電十分具有爭議性,如處理不慎,其破壞遠於大家的想像。與其長期依賴化石原料及核原料提供電力,倒不如好好利用天然能源,減少對環境的破壞。

許多人都認為香港無能力開發可再生能源,最主要是因為受到地理環境的局限。其實不然,綠色和平辨公室就是個好例子,他們在台北辦公室的屋頂安裝了太陽能板。除了台灣,貴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亦有開發太陽能發電領域,為環保出一分力。

aerial view of city buildings during daytime

香港太陽能發電板除了可安裝樓宇大廈的屋頂,其實市區亦是個收集天然資源的好地方,南韓就在這方面開創先河。南韓首爾市政府善用地鐵車廠、公路和淨水廠等閒置空間附近安裝太陽能電板,為南韓提供了不少電力。同樣地,香港政府可仿效南韓政府,可嘗試在香港水塘、岩石坡、天橋上蓋等位置安裝太陽能電板,長年累月之下亦能產不能源。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