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多元文化的香港裏,學生學習英語與普通話的需求越來越高。無論是日常溝通、學校課程,還是升學考試,聽力都是語言能力中不可忽視的一環。若想真正掌握一門語言,單靠背誦詞彙與文法並不足夠,必須配合系統性的聽力訓練,才能提升語感與理解力。然而,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,即使讀寫表現不錯,聽力仍難以提升,這時就需要深入探討問題根源,甚至考慮是否存在潛在的聽覺障礙。
為何學生需要進行聽力訓練?
聽力是語言學習的第一步。學生自幼從模仿、聽說中學習語言,若缺乏良好的聽力理解能力,即使閱讀再強,也難以應付實際的語言交流與聽力評估考試。例如 DSE 英文聆聽部分,考驗的並非詞彙記憶,而是實時理解、整理資訊的能力。至於普通話聽力,更需要對聲調、語速與語境有敏感度,否則容易混淆意思,影響學習信心。

有效的聽力訓練方法推介
當學生面對語言學習瓶頸時,聽力訓練往往是一個被忽略但極為關鍵的環節。以下為你推薦幾個實用又有效的聽力訓練方法,幫助學生逐步提升英語及普通話的聽力理解能力。
首先,建立每日聆聽習慣非常重要。學生可每天花15至30分鐘收聽英語或普通話的有聲讀物、新聞摘要或對話式節目,例如 BBC Learning English 或普通話電台內容。透過持續接觸不同語境的語音輸入,有助培養語感、理解口語節奏與語調變化。

其次,觀賞影片時搭配字幕練習亦非常有效。家長或教師可鼓勵學生觀看原聲英語或普通話的電影、動畫、紀錄片等,初期可配上對應語言字幕協助理解,逐漸過渡至無字幕觀賞,以訓練實時聆聽與內容掌握能力。
最後,建議進行「重複聽 + 筆記」的聽力練習。選擇一段2至3分鐘的音頻反覆播放,鼓勵學生每次集中記錄不同層次的資訊(如主題、關鍵字、數據等),訓練他們的專注力與理解深度。
透過這些聽力訓練方法的綜合應用,不但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,更能增強他們在實際語境下的聆聽與溝通技巧。
當心患上潛在聽力障礙
有些學生即使語言學習努力,但聽力進步仍然緩慢,甚至對聲音辨識力特別差。這可能與潛在的聽覺問題有關。家長或教師如發現學生經常聽錯指令、反應慢、無法集中聆聽,應及早安排聽力受損檢查。
另外,聽力學家是專業負責檢查與分析聽覺功能的醫護人員,透過聽力測試、聲音反應評估等工具,協助判斷學生是否有輕微聽力損失或聽覺處理障礙。若情況屬輕微或可逆轉,及早介入可大大改善學習成效,避免影響日後語言發展。
結合科技與學習平台提升成效
現今科技亦為聽力訓練帶來便利,市場上有不少語言學習 App 及線上資源,設有分級聽力練習與即時評分功能。例如「LingQ」、「Duolingo」、「BBC Learning English」等平台,能針對學生程度提供互動聽力訓練,提升趣味與動機。學校亦可考慮與語言學習機構合作,定期舉辦英語或普通話聽說訓練班,讓學生在情境模擬中實戰學習,效果更佳。